每一尊佛都有祂不可思議的願力,發利益眾生的大願,才能創造其佛國淨土。在東方有一個非常殊勝的佛國,此佛國的國號叫做「妙喜國」,其佛的佛號叫做「無動」,即為無動佛或是不動佛、不動如來。

修不動地 堅定道心

不動佛又名阿閦佛(在梵語的字義是不動搖Aksobhya),身藍色、左手持缽、結「觸地印」,為降服諸魔,為「東方妙喜世界教主」。

阿閦佛在仍為菩薩時,為了成就佛道,祂在廣目如來前發了大願,廣目如來曾告訴祂菩提道是很難做的,於是祂發了大願,表明絕對不會退失道心,一直到祂成就無上菩提為止,不管祂經歷多少的困境、考驗、挫折,祂都沒有動搖過,且立誓對眾生不起嗔恚,始終如一,所以成佛後佛號就叫「無動如來」、「阿閦佛」」。

相傳阿閦菩薩成佛時,天空大放光明,大地搖動。一切的眾生都不吃不喝,也不覺得疲倦;彼此相處和睦、互相尊重;天上與人間,都沒有慾念;阿閦佛的光明,照遍了大千世界。 

阿閦佛的妙喜世界非常莊嚴,有高大的七寶菩提樹、沒有三惡道,三毒二邪與慾望,祂也不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而是聖界,是一切靈性眾生的法身世界。

妙喜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

阿閦佛與一般所謂的淨土,有所不同的地方是:阿閦佛的淨土在東方,東方的妙喜佛國,與一般所熟悉的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不同,最關鍵的地方在於:此阿閦佛的淨土著重在自力證悟的修行人,可以往生到阿閦佛的妙喜佛國,也就是說在阿閦佛的淨土中,重視的是菩薩的六度萬行,必須要自己去自力自證自悟自力,強調要得度與解脫,就要去行菩薩道,才能夠往生到東方妙喜佛國。

《大寶積經》裡頭也記載,往生妙喜世界的因緣多種,但是最根本的因緣則是「應學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行,發弘誓心願生其國」。釋尊時代著名的維磨結居士就是從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轉生此土的。

而西方極樂世界,祂著重在他力,如有個眾生其修行功德比較不具足,可是他有善根、善心、善念,且不斷持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佛號,等他往生時,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等,見他這一生修行如此誠心且善根具足,所以臨終時接引他到西分極樂世界修行,這就是西方淨土與東西淨土的差別。

《阿閦佛經》是最早傳到中國的經典,裡頭提到了東方淨土的殊勝,可是因為東方淨土需要靠自力自證自悟,所以難度較高,後來《彌勒上生經下生經》傳到中國後,眾生覺得彌勒信仰比較輕鬆,所以多數人選擇信仰彌勒,往生後可以到彌勒的淨土,所以彌勒淨土比阿閦淨土更流傳,後來《阿彌陀經》又傳到中國,信眾覺得更簡單,只要念阿彌陀佛就好,就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。

也就這樣,慢慢地淨土的信仰,就變成以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信仰為主,所以一直到現在,東方妙喜世界及不動如來鮮少人知。

< 本文來自第87期禪天下封面故事 >

 

arrow
arrow

    新店、生活、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